
據印度時報報道,由于印度多個行業協會等機構向包括印度總理辦公室、印度財政部、商務部、工業部、化工部、中小微企業委員會等機構反映貨物清關問題:自6月1日印度實施復工以來,印度港口實施的清關暫停對嚴重依賴于中國上游產業鏈的印度工廠的正常生產帶來巨大傷害,直接打亂工廠的正常生產;導致
企業正常生產困難。

印度時報報道
然而,一名了解事態發展的人士表示,周三(7月1日)開始,美國和韓國企業的進口許可仍將繼續。官員們表示,已向海關當局提供了一份未經海關查驗即可通關的公司名單。
從6月22日起,印度所有港口和海關貨運站的海關當局對所有從中國進口的貨物進行了100%的強制檢查,暫停了通關。
盡管官方沒有發出這方面的指示,但當局表示,正在根據有關情報警報進行檢查。當時查驗從欽奈開始,并很快蔓延到其它港口。除了醫療設備和汽車零部件,欽奈接收了大量進入印度的中國電子設備。
在邊境事件發生后不久,這一舉動被業內觀察人士視為政府向行業發出的促使其供應鏈多元化一個信號。
首先,蘋果(Apple)、戴爾(Dell)、惠普(HP)、思科(Cisco)以及韓國三星(Samsung)等美國公司獲準放松管制。
后來擴展到活性藥物成分的進口商。一位知情人士說,對于6月30日以后的所有貨物也很有可能繼續放松,因為貨物查驗是一項花錢而累贅復雜的工作,而且極有可能在拆卸和重新包裝時候造成損壞。
關于這次印度選擇放行的原因,其實也是為疫情做準備,目前印度確診病例已經升至全球第四,急需要充足的醫藥供應。
印度制藥行業高度依賴中國,每年有三分之二的原材藥都要從我國進口,發酵原料藥和維生素則全部依賴進口。
所以一旦中國切斷原材藥的供應,印度的制藥企業將會受到沉重打擊。在抵制運動開始后,印度制藥企業就多次向莫迪提出建議,要求放開對中國藥品的進口限制。
印度商貿聯合會就曾發布過一份聲明,列舉了500多種中國制造商品,涉及到快消品、玩具、紡織品等9個領域,呼吁民眾抵制這些商品,爭取在2021年減少對中國13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
在抵制浪潮下,不僅是制藥企業,其他諸多行業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沖擊。據《印度時報》最新報道,印度的紡織行業向海關提出抗議,因為海關始終不肯對進口中國的紐扣、拉鎖和刺繡品放行,導致印度紡織企業無法正常運轉。
并且在這場抵制運動下,印度民眾也無法徹底擺脫中國商品的依賴,涌現出了無數的“真香定律”。
尤其是手機產品,印度手機銷量榜單的前五名,全部都是中國制造。印度人嘴上叫囂著抵制,真正到了關鍵時刻,發現無法找到替代品。
印度國內現在最緊迫的問題就是如何戰勝新冠疫情,截止到目前,印度確診病例已經超過了60萬例,由于自身的醫療設施短缺,患者無法被有效隔離,民眾感染后也無法及時接受治療。
而中國如今已經基本控制住了疫情,擁有豐富的抗疫經驗,人力物力十分充足。印度如果放下成見,潛心與中國合作交流,相信中方一定會伸出援手。
在當今這個世界,互利合作才是兩國交往的正確方式,希望印度早日清醒過來,別再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