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
Lazada搭建“立體跨境物流網”,三種模式升級出海基礎設施
“今年雙11前,Lazada搭建‘立體跨境物流網’”,9月17日,Lazada跨境業務總經理煒臣在Lazada商家大會上表示,通過集貨直郵、海外倉備貨、國內中心倉發貨三種模式,幫助國貨商家加速拓銷東南亞。
“成本、時效是Lazada加速中小商家出海東南亞的關鍵詞”,在煒臣看來,未來“亞洲互通包郵圈”將商家出海從原來的集貨直郵形式,升級成中心倉、海外倉備貨模式相結合的共生模式,實現每倉發多國。
(Lazada升級出海物流服務)
Lazada針對不同類型商家需求,配置不同的物流服務模式。
海外倉備貨模式基于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等東南亞站點搭建的海外倉倉儲網,為商家提供倉內商品存儲、揀貨、打包、發貨、配送一站式服務。
對于垂直品類的跨境商家來說,遇到大件、高價值、高動銷商品,海外倉備貨模式具備提前備貨、本地發貨的時效性優勢。
集貨直郵模式基于Lazada在深圳、義烏、香港的集貨倉,實現國內商品直郵東南亞。對于中小商家來說,他們缺乏供應鏈倉儲能力,對成本,物流價格尤為敏感,供應鏈回款周期需控制在2個星期左右,集貨直郵模式是最佳選擇。
除了海外倉備貨、集貨直郵模式,商家還可選擇國內中心倉備貨模式。
國內中心倉發貨模式為跨境商家提供倉儲及訂單管理服務,將提供To C端訂單履約和To B端大貨調撥兩種服務。商家只需備貨在中心倉,自動履約消費者訂單的同時,平臺根據東南亞6國的銷售情況向海外倉按需調撥,幫助商家更靈活補貨。
8月底,Lazada國內中心倉一期深圳、香港兩倉試運營,商家直接備貨到深圳、香港中心倉,可發往菲律賓和馬來西亞。數據顯示,第一期入駐中心倉的16個商家,成交額在Lazada9.9大促中高達17倍增長。
阿里巴巴“春雷計劃”下,Lazada加強數字化、智能化物流建設,深化倉網布局。煒臣表示,未來要把物流網絡建設得如同水電煤一樣,成為跨境供應鏈穩定的基礎設施。
來源:億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