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來,因意大利買方拖欠貨款、拒收貨物等原因,已經有十幾家出口企業報損超過400萬美元,其中數家意大利買方拖欠金額超過了100萬美元。

據悉,意大利買方出險情況顯著攀升,究其原因,與長久以來意大利國內的債務危機和經濟疲軟息息相關。
高債務仍在持續
歐債危機之后,意大利長期債臺高筑。據法新社報道,意大利擔負了23000億歐元(約17萬億元人民幣)債務,相當于其GDP的132%,該占比達到全歐洲第二高,僅次于政府破產的希臘。
長期巨額的債務對應的是銀行大規模不良資產。2016年,意大利持有不良資產約3600億歐元,銀行業有2000億歐元的貸款無法收回,其中850億歐元尚未減記,不良資產率已達17.02%。
雖然近年經濟改善,意大利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略有回落,但仍遠高于歐元區整體4%的水平,且歐央行的負利率政策下,意大利銀行業的盈利改善依然有限。
經濟增長陷入停滯
據外部報道,意大利三季度經濟增長意外陷入停滯,三季度GDP季環比初值0%,預期0.2%,前值0.2%。意大利三季度GDP同比初值0.8%,預期1%,前值1.2%。
10月份商業信心指數降至近兩年來最低水平。另外,近日歐盟駁回意大利2019財年預算草案,更使其經濟走勢不容樂觀。

Capital Economics的歐洲經濟學家Jack Allen表示:“意大利經濟在第三季度停滯不前,使得歐盟更有可能拒絕意大利重新起草的預算案,除非該預算包含對經濟增長的明顯較弱的假設。”
在經歷了2017年的輝煌之后,今年表現較弱的主要原因是出口放緩,主要受到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歐盟統計局并未在初步統計數據中公布各國的詳細數據,但早些時候意大利公布的數據顯示,在與歐盟就2019年預算案出現分歧后,意大利經濟增長已陷入停滯。
“由于意大利和歐盟之間的預算討論已經很緊張,經濟停滯只會加劇擔憂。”ING分析師Bert Colijn表示。

總體而言,意大利出口風險目前處于高位,出口企業在與意大利買方交易時需予以留意,以下風險建議可供參考:
第一、密切關注意大利宏觀政治經濟動態,做好風險跟蹤以便及時調整出口市場及出運節奏;
第二、開展信用交易之前務必向買方索要營業執照及合同簽署人的護照信息,關注中小企業買方風險及破產風險,謹防出現買方蓄意詐騙或無法聯系的情況;
第三、做好風險評估,在買方突下大額訂單,明顯超出其經營能力的交易中審慎決策;對歷史付款正常,近期付款開始有所延遲的買方應密切監控履約,及時主張權利。如有投保,還需及時向中國信保報損。